本文是学习GB-T 17318-2011 大豆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而整理的学习笔记,分享出来希望更多人受益,如果存在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本标准规定了大豆原种生产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应于大豆原种生产。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543(所有部分)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GB 4404.2 粮食作物种子 第2部分:豆类
GB/T7415 农作物种子贮藏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育种家种子 breeder's seed
由育种家生产的、具备本品种特征特性、纯度达到100%的种子。
3.2
原 种 basic seed
由育种家提供或委托生产并保持原品种优良种性和典型性、不带检疫性病害、虫害和杂草,按照本
标准生产出来的符合原种质量标准的种子。
原种生产可采用三圃法或二圃法,也可采用育种家种子直接繁殖的方法。
为了避免种子混杂,保持优良种性,原种生产田周围30 m
以内不得种植其他大豆品种。
即株行圃、株系圃、原种圃。
4.3.2.1 单株来源
单株在株行圃、株系圃或原种圃中选择,如无株行圃或原种圃时可
建立单株选择圃,或在纯度较高
GB/T 17318—2011
的种子田中选择。
4.3.2.2 选择时期
选择在花期和成熟期进行。
4.3.2.3 选择标准和方法
要根据本品种的特征特性,选择典型性强、生长健壮、丰产性好的单株。花期根据花色、叶形、抗病
虫害情况选单株,并做标记;成熟期根据株高、株型、成熟度、茸毛色、结荚习性、荚形、荚熟色从花期入选
的单株中选拔。选拔时要避开地头、地边和缺苗断垄处。
4.3.2.4 选择数量
根据原种需要量决定选择株数,
一般每一品种每公顷需决选单株6000株~7500株。
4.3.2.5 室内考种及复选
见附录 A。
入选植株首先要根据植株的单株荚数、粒数,选择典型性强的丰产单株,单株脱粒,然后根据籽粒整
齐度、光泽度、粒形、粒色、脐色、百粒重、抗病虫情况等进行复选。决选的单株在剔除个别病虫粒后,每
株一袋编号保存。
4.3.3.1 田间设计
各株行的长度应一致,行长5 m~10m,
每隔19行或39行设一对照行,对照应用同品种的原种。
4.3.3.2 播种
要适时将上年入选的每株种子播种1行,密度略低于大田,单粒点播,或2粒、3粒穴播,出苗后留
1株。
4.3.3.3 田间鉴评
田间鉴评分三期进行。苗期根据幼苗长相、幼茎颜色;花期根据叶形、花色、茸毛色、抗病虫性等;成
熟期根据株高、成熟度、株型、结荚习性、茸毛色、荚形、荚熟色来鉴定品种的典型性和株行的纯度。通过
鉴评要淘汰不具备原品种典型性的、有分离的、丰产性差的、病虫害重的株行,并做明显标记和记载。对
入选株行中个别病、劣株要及时拔除。
4.3.3.4 收获
收获前要清除应淘汰的株行,对入选株行要按行单收、单晾晒、单脱粒、每行装一袋,袋内外均需
标签。
4.3.3.5 决选
见附录 A。
在室内要根据各株行籽粒颜色、脐色、粒形、百粒重、整齐度、病虫粒轻重和光泽度进行决选,淘汰籽
粒性状不典型、不整齐、病虫粒重的株行,决选株行种子每行一袋,袋内外均需标签,妥善保管。
GB/T 17318—2011
4.3.4.1 田间设计
株系圃面积依上年株行圃入选行种子量而定。各株系行数和行长应一致,每隔9区或19区设一对
照区,对照应用同品种的原种,周围需要种植4行~6行同品种的原种作为保护行。
4.3.4.2 播种
将上年入选的株行种子每行种植1小区,单粒点播或2粒、3粒穴播出苗后留1株,密度略稀于
大田。
4.3.4.3 田间鉴评
4.3.3.3 ,若小区出现杂株或不典型/不整齐时,应淘汰该小区。同时要注意
各株系间的一致性。
4.3.4.4 收获
先将淘汰区清除后对入选区单收、单晾晒、单脱粒、单装袋、单称重,袋内外均需标签。
4.3.4.5 决选
4.3.3.5 。入选株系的种子混合装袋,袋内外均需标签,妥善保存。
4.3.5.1 田间设计
原种圃面积依上年株系圃入选的种子量来定,原种圃四周需要种植4行~6行同品种的原种作为
保护行。
4.3.5.2 播种
将上年株系圃决选的种子适度稀植于原种田中,播种时要将播种工具清理干净,严防机械混杂。
4.3.5.3 去杂去劣
在苗期、花期、成熟期要根据品种典型性严格拔除杂株、病株、劣株。
4.3.5.4 收获
成熟时及时收获,整个原种圃混收。要单收、单运、单脱粒、专场晾晒,严防混杂。
即株行圃、原种圃。
其"单株选择"和原种圃做法均同4.3。株行圃除决选后将各株行种子混合保存外,其余做法同
4.3。
GB/T 17318—2011
由品种育成者或育成单位提供。
由育种家种子生产原种的方法同4.3.5。
4.6.1 原种生产田应由固定的技术人员负责,并有田间观察记载,详见附录
A。
4.6.2
要选择地势平坦、肥力均匀、土质良好、排灌方便、不重茬、不易受周围不良环境影响的地块。
4.6.3
各项田间管理均要根据品种的特性采用配套的栽培管理措施,提高种子繁殖系数,并应注意管
理措施的一致性。
5.1 种子贮藏按GB/T7415 标准执行。
5.2 原种生产单位要搞好种子检验,并由种子检验部门根据GB/T
3543(所有部分)进行复检,对符合 GB4404.2
规定标准的原种种子签发合格证书;对不合格的种子,提出处理意见。
GB/T 17318—2011
(规范性附录)
大豆原种生产调查记载标准
A.1 田间调查项目及标准
A.1.1 播种期
播种当天的日期(日/月,下同)。
A.1.2 出苗期
子叶出土达50%以上的日期,即50%以上的子叶出土并离开地面的日期。
A.1.3 出苗情况
分良、中、差,出苗率在90%以上为良,70%~90%为中,70%以下为差。
A.1.4 开花期
开花株数达50%以上的日期。
A.1.5 成熟期
籽粒完全成熟,呈本品种固有颜色,粒形、粒色已不再变化,且不能用指甲刻伤,摇动时有响声的株
数达到70%的日期。
A.1.6 典型性
分别根据下胚轴颜色、花色、叶形、茸毛色、荚熟色、粒形、种皮色、脐色、子叶色、结荚习性、株高、分
枝、株型、熟期等观察记载品种典型性。
A.1.7 整齐度
根据植株生长的繁茂程度、株高及各性状的一致性记载,分整齐和不整齐两级。
A.1.8 倒伏性
根据目测群体的倒伏程度分四级:"0级~1级"直立不倒,"2级"倾斜在15°以内,"3级"倾斜在
15°~45°,"4级"倾斜超过45°。
A.1.9 病虫害
记载病害、虫害种类及危害程度。
A.1.10 花色
白、紫。
GB/T 17318—2011
A.1.11 茸毛色
灰、棕。
A.1.12 叶形
披针形、椭圆形、卵圆形、圆形。
A.1.13 结荚习性
有限、亚有限、无限。
A.1.14 荚熟色
灰褐、褐、深褐、黑。
A.2 室内考种项目及标准
A.2.1 百粒重
从样品中随机取出100粒完整粒称重,两次重复,取平均值,以"g"
表示,重复间相差不得超过
A.2.2 粒色
浅黄、黄、深黄、黄绿、绿、褐、暗红、黑、双色。
A.2.3 种脐色
白、淡黄、黄、淡褐、褐、深褐、灰、蓝、黑。
A.2.4 粒形
圆形、椭圆形、扁椭圆形、长椭圆形、肾形、扁圆形。
A.2.5 粒光泽
强、微、无。
A.2.6 虫食率
从未经粒选种子中随机取1000粒,单株考种取全部粒数,挑出虫食粒,按式(A.1)
计算虫食率。
X₁=m₁/N₁×100% … … … … … … … … … … …(A. 1)
式中:
X,—— 虫食率,%;
m₁—— 虫食粒数,单位为粒;
N₁— 取样粒数,单位为粒。
A.2.7 病粒率
从未经粒选的种子中随机取1000粒,单株考种取全部粒数,挑出病粒,按式(A.2)
计算病粒率。
style="width:3.1001in" />
GB/T 17318—2011
X2=n₂/N₂×100% … … … … … … … … … …(A.2)
式中:
X₂—— 病粒率,%;
n₂—— 病粒数,单位为粒;
N,——取样粒数,单位为粒。
style="width:4.16666in;height:1.85328in" />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大豆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GB/T 17318—2011
关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13)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
网址:www.gb168.cn
服务热线:010-68522006
2012年3月第一版
style="width:0.13342in;height:0.1067in" />
书号:155066 ·1-44361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更多内容 可以 GB-T 17318-2011 大豆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进一步学习